btn-menu-mobile
icon-x-m
Logo

不要在第一份工作待太久,他們只會記得你菜鳥的模樣、廉價地對待你

rd-img

陳韋丞

為什麼要轉換?有人說是增廣見聞、領取高薪;也有人說,是為了讓自己接受更多方面的挑戰與歷練。

 

隱者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是:人們的記憶總是會停留在你幼小的時候。他們經常看不見你的成長和變化,於是輕視你的價值、廉價地對待你。

 

在許多父母眼中,無論孩子已經長大到幾歲,始終都是自己的孩子。因為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不斷付出愛、照顧著他們,總是想著:他們是需要我照顧的孩子,在腦中深深刻劃了這樣的認知。這樣的認知成為習慣,即使時間流逝,還是會不斷地愛著他們、保護他們。

 

可能等到某天,父母突然發現了什麼、領悟了什麼,那時候才會驚覺:「原來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和以前不一樣了!說不定,現在要由他們來守護我們了!」

 

如此一般,人的記憶總是會停留在初始的認知與判斷,難以磨滅。除非有新的認知覆蓋舊的記憶,否則,隨著在腦中刻劃什麼,就會一直那樣對待。

 

然而,雖然前面用比較正面的角度描述「認知」這件事,但現實總是異常殘酷的...。這種認知通常發揮的是負面效果,一負面就負面很久的那種。套用到職場,很常見的狀況就是:他們——永遠——覺得——你——很菜。

 

剛進公司時,身為一個新人,很多都不懂、很多都不會、很多都要人教。所以在他們眼中,你就是菜、全身充滿菜味。不過這也沒什麼,很正常,畢竟是事實嘛!摸摸鼻子努力跟上就好。

 

但最可怕的是:即使已經過了好幾個月,工作上手、效率也提升了,甚至在公司待了兩三年升上小主管,他們對你的認知,還是很有可能停留在:你一開始還很菜的時候。

 

!?

 

於是乎,在很多公司,內部勤勤懇懇盡忠誠的人永遠比不上外面請來的人。他們對你的認知並不會隨著時間和表現而真正刷新,看不見你成長之後展現出來的價值,當然也不會寶貴地對待你。

 

你在他們心中,永遠都是那樣。

 

在很遠的地方觀望一個人,名聲的光環會讓人們腦補很多美好的想像。

在很靠近的地方看一個人,缺點會被放大、因而覺得這個人也不過如此。

但明明是一樣的人。

 

早在兩千年前,耶穌就語重心長地對身邊的人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可6:4)

 

明明是同一個人、一樣的言語和行為,在其他地方受人尊敬愛戴,卻被自己家鄉的人輕視和厭惡。是當事人的問題?還是其他人的問題?

 

再多待幾年就可以由黑翻紅嗎?多做解釋就可以改變人們的認知嗎?更努力表現就可以扭轉他們的看法嗎?每間公司的狀況都不一樣,但我相信大家心中或多或少會有答案。

 

只要看過去他們怎麼對待你就知道了。不要一直想對這樣的人證明自己。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不是只有公司選擇我們,我們也在選擇公司。

有位我很尊敬的老師曾說:人會去到有愛的地方。

 

我想,人終究會去到,寶貴地對待自己的地方。

 

後記

 

這篇文章的用字遣詞比較強烈,充滿很多「總是、全部、只會、永遠...」這樣的詞彙,隱者是為了凸顯語氣才這樣使用的,而不是全盤否定所有地方。還是有好公司、好主管,大家一定要努力找到他們,也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可以選擇的人吧!

 

 

❚本文由【職游創辦人】陳韋丞授權刊登

原文出處請點我

30 0
auth-img
陳韋丞
我是一位職涯規劃師,取得美國認證的生涯發展諮詢師資格後,現為職游 創新職涯發展與諮詢的品牌創辦人、同時擔任MAYO鼎恆數位科技的心理測評顧問,負責企業用的招募職能測評。也是知名媒體關鍵評論網、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和SmartM人才培訓網等媒體的職業生涯專欄作家。 專業領域涵蓋職涯定位、職場策略、履歷優化、模擬面試、升學輔導、心理測驗解析、生涯牌卡諮詢和生命設計等,目前累積各大專院校和政府機構演講與工作坊超過250場、實體觸及人次超過30000人,諮詢年齡範圍從高中生到中年上班族。多年來幫助許多人找到理想的工作方向。
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