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
在職場中,自信是一種重要的特質,有些人也認為自信與薪資是成正比的。也許因為自信能幫助我們更積極地面對挑戰,更有效地發揮潛能。然而,真正的自信並非源自外在的表現或他人評價,而是來自內在的自我認知(廢話?)。
更進一步說,自信是因為清楚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並坦然接受這些特質。當我們對自己有真實的了解,便能更自如地找到自己的方向,達成想要的職涯成就。這篇文章將探討自信的基石、如何找到並發揮擅長的領域,以及如何面對並接受自身的不足。
首先,認識自己是建立自信的首要步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能力、價值觀、動機,能讓我們更清楚地找到定位,也能避免盲目追求他人所認為的「成功」。而認識自己的方法之一便是透過深度的自我分析和反思。當我們反思過去的成敗經歷,可以逐漸累積自知,並找出我們在哪些情境下表現得特別突出,或是顯得無力。此外,尋求他人的回饋和專業測評工具(如職游「職場潛能洞察測驗」、Gallup優勢分析等(也能幫助我們系統性地發現自己的優勢與挑戰。
職涯諮詢的來訪者中(包含剛畢業求職的我),有許多人並未深度思考過自己的特質,而往往是隨波逐流,根據外在標準或他人的期待來行動。然而,當我們缺乏自知之明時,容易將注意力放在自己不擅長或是想要加強的事物上,因而產生挫折感,導致自信心受損。因此,培養自信的第一步在於對自己擁有真實的了解,並願意從自身特質出發去思考職涯發展的可能性。
當我們對自身的強項有認識後,就能在職涯中有意識地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專注於優勢可以帶來持續的成就感和動力,從而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更有韌性。實際上,成功的人不是因為他們完美無缺,而是他們知道如何在合適的場域中發揮所長。
在工作中找到並發揮擅長的領域有幾個具體方法。
1. 首先,透過撰寫履歷可以建立一份「個人經驗能力清單」,列出自己具備的硬技能和軟技能,並分析哪一類型的工作能充分運用這些技能。
2. 其次,尋找符合自己特質的「職位」或「職場環境」,讓工作成為擴展優勢的舞台,進一步強化自信。
3. 最後,設定具體目標和成長計劃,持續精進並擴展自己的優勢,讓自己在熟悉的領域裡不斷突破。
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很重要,但接受自己不擅長的事物也是增強自信的關鍵。這並不表示我們要放棄那些不足之處,而是以開放的心態看待挑戰,並學會有效應對。過分執著於改善自己的弱項,反而會讓我們感到焦慮、挫敗,消耗大量精力,且無法專注於自己真正的價值。
面對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建議首先承認這些不足的存在,並善用資源尋求支持。例如,可以考慮找出身邊在這方面有專長的夥伴,學習他們的技巧,或在工作中適度分工,互補彼此的長處和短處。同時,將不足視為學習的機會,而非自信的威脅。以成長心態看待不足之處,所謂的成長心態,是接納自己「還沒」有達成目標,並不是做不到而是「還在學習的路上」。如此一來能幫助我們更平靜地面對挑戰,也不會輕易因挫折而自我否定。
在我的諮詢經驗中,許多人的困擾是來自過分關注自己的不足之處,忽視了自己在其他領域的價值。因此,面對自己的不足,不應視其為失敗,而是發展的起點。這樣的心態轉變能夠讓我們在挫折中依然保有自信,也更能接受不同面向的自己。
我有位來訪者,二十幾歲的小E來找我時,從第一句話就可以感受她是一位很有主見的女生。雖然是希望透過4次諮詢得到自己是否適合做行銷企劃的答案,但我發現「自信」是隱藏在小E這次轉職議題之下,也需要一起討論的課題。
在過去的職場中,小E因為沒有大學文憑、加上幾次遇到主管同事霸凌的狀態,導致自己沒有自信,嚴重到因此不敢應徵比較穩定的工作。諮詢中,我感受到小E非常認真,在企劃、人際溝通有一套方法,而且她非常負責任。職場霸凌,似乎是因為她比較積極主動導致主管會視她為潛在威脅。
在分享了一些我對她以及職場的觀察,打破原本小E受他人影響而對自己的錯誤認識後,將小E的表現「表達技巧」、「成就導向」、「積極主動」的工作經驗納入履歷中,並針對目標職缺進行微調。
諮詢過程中,也不斷的鼓勵小安接納不同面向的自己,後來她投了幾個遊戲產業企劃的職位,面試後最終獲得了自己最想要的那份工作。
小E並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對自我真實的接納。當我們專注在自我優勢的應用時,自信便自然地展現在面試中。
自信需要建立在真實的自我接納,而接納自己無法強行塑造出來。只有當我們坦然面對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並接納兩者同時存在,才會擁有穩固的自信。我們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擁有自知之明和成長心態比較能在不同情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對職涯發展而言,自信並非盲目的追求完美,而是能夠明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並專注於自身的價值。當我們能認清自己的擅長與不擅長領域,便不會輕易被外界所左右,而是真正地從內在找到自信的源頭。
11/14有場實體活動,我將透過職涯諮詢過程中會使用的牌卡,協助您盤點個人優勢,也會分享如何解讀職缺說明書及撰寫履歷。希望這場活動可以透過盤點自己的優勢,提升自己的自信唷。
在台中的話,就一起來參加吧!
追蹤我的IG
認識自己,一起累積勇敢離職的底氣吧!
#本文由陳瑋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