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影片
講座介紹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請溫柔地抱抱自己,告訴自己:「辛苦了!我已經夠好了。」
放下「以成就換取愛」的習慣;你的存在,就是價值,就值得被愛。
最讓你感到耗竭的,不是你真的不夠好, 而是你心底的那個「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的無底洞。
我們總以為被挑剔、苛責之下長大的我們,離開原生家庭以後就會好了,但你卻發現傷痕如影隨形……
你是否有以下狀況:
• 「既然XXX可以做到,為什麼我做不到?一定是因為我不夠好。」
• 無法接受別人的讚美,總回應:「我只是運氣好……」
• 習慣用苛責、批判的方式,讓自己不斷進步?覺得活著好累,但卻無法停止。
• 我這件事搞砸了,我就像父母從小批評我的:「你不夠好、不夠認真、做事不夠仔細……」
• 無法享受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或甜美果實,只一心想追求下一個成就……
「我想不到我的任何一個優點,因為這些都是我『應該』要做到的!」這個念頭讓我萬分辛苦。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童年時,父母對我們的挑剔、批評、否定與羞辱,內化到我們心裡,讓我們習慣性苛責自己;華人文化對角色的社會期待與標準,也讓我們困在許多的「應該」裡,例如「你應該要煮飯,才是好媽媽。」「你應該每週都要回家,才是孝順。」而從小到大,無法停止的各種「比較」,更讓我們無法看見自己的潛質與獨特。
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容易陷入焦慮、嫉妒、自責、憤怒、憂鬱等反覆循環的自我折磨裡
曾經深陷在「不夠好」的泥沼,宜芳心理師知曉這件事,讓人多麼惶恐煎熬痛苦,因此,她在這本書裡,集結眾多個案,專業又細膩地分析,並一一提出實用的解方以及練習,例如「鞏固正向優點」、書寫「內在對話」、將焦慮「具象化」,以及當嫉妒時,從第三者目光來看待自己等。當我們能練習接納自己的每個情緒、每個好與不好,就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與價值。成為自己,是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事了。
歡迎攜帶書本,講座結束後請心理師簽名
講座大綱
• 父母以愛之名的批評、羞辱、控制、否定,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
•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如何安頓自己的情緒?
•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如何安頓自己的身心壓力?
• 如何與曾讓我們受傷的原生家庭相處、立下界限?
適合對象
• 很努力卻覺得自己不夠好、因而感到困擾的民眾
• 受到原生家庭創傷,而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民眾
• 很想肯定自己、愛自己,卻找不到方法的民眾
預期收穫
• 學習如何安頓情緒及壓力
• 理解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 練習把自己愛回來的具體方法
更多參考影片
注意事項
1.本講座最低開課人數為25人。
2.活動前一天,將寄送行前通知至會員帳號的mail。
3.本活動Mood Deer保留最終解釋、修改與取消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