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並感受孩子的傷心
2023年8月22日晚上8點,就算身邊有需要照顧的孩子,家長們仍齊聚線上一起探討「3-6歲孩子的情緒與教養」問題。部份家長會用「等一下」這個詞彙,來與孩子溝通,而孩子往往都期待落空。
想要孩子獲得正向教養,但我們給予的方式可能是負向的,例如不遵守承諾;不聽孩子把話說完;言教超過身教;總是替孩子做決定。同理孩子當下的情緒,陪伴並接住他的難過。
孩子也是凡人,一定會有興奮或沮喪,他們的情緒不全然代表「無理取鬧」。試著「深層同理」,例如:「你害怕被罵,但其實想看動畫,因為預告似乎很精采,同學的家長也都讓他們看。」
如果孩子一遇到問題,家長做的是「命令」和「解決」,那麼孩子可能會失去思考與判斷的過程。傾聽孩子,讓他們學習將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親子共同平緩心情,將遙控器轉到夏天的頻道。
-林佩怡心理師建議家長:用接納代替懲罰